央视镜头刚扫过071型船坞登陆舰的甲板,军迷立刻炸开了锅——这艘两万吨级的大舰上,竟然出现了看起来像科幻片里的新型“杀手”武器。别以为只是普通加装策略盈,这背后透露出的是战术理念和装备演进的实质性变化。
先说为什么这件事会引起关注。近年来,俄乌冲突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:几百美元的小型无人机,就能对昂贵的装甲目标造成严重威胁。这种以低成本、大数量攻击高价值目标的不对称打法,让传统防御体系显得捉襟见肘。而071型作为我国两栖投送的主力平台,需要在靠近海岸、速度受限的情况下承担运输和登舰任务,因此它本身极易成为敌方无人系统的优先打击对象。
回顾071的配置:自2008年服役以来,这种以山峰命名的舷号舰艇已有八艘。作为“运送型”登陆舰,它的火力长期以运输、防护为主。舰首一门76毫米主炮加上四座AK-630近防机关炮,十年前对付常规威胁还算够用,但面对现代化的无人机蜂群策略盈,这套“老家伙”就像用猎枪应对一群嗡嗡作响的无人机,射速、精度和反应方式都显得不适配。
展开剩余71%央视画面显示,071甲板上出现了激光与高功率微波组合的武器装置,这是此类新型定向能武器首次在类似舰艇上公开亮相。激光武器可以被形容为“瞬间的精确打击手段”:光速传输、指哪打哪,能直接烧毁或损毁无人机的光学、电子元件,甚至引燃其携带的弹药,立刻使其失去战斗力。相对地,微波武器更像是覆盖式的电子压制:释放高功率微波干扰或损坏来袭无人机的内部电路,使整群无人机在一片混乱中失控坠落。
把两者结合装上071策略盈,就相当于给这艘大型登陆舰配备了既能“点杀”又能“面封”的新型护盾。这样一来,面对有人机和无人机混合、饱和式突袭的威胁,舰艇的生存能力会显著提升。不必把最先进的防护先给驱逐舰或航母——把它装在最容易被打的登陆舰上,反而是逻辑上更合理的选择:071在两栖作战中往往先行靠近岸滩,是敌方优先锁定的目标,给它上最强的防护,能最大限度保护登陆兵力和后勤物资。
技术层面也有现实原因:激光与微波系统对体积和电力有较高需求。两万吨级的071更容易为这些“电老虎”提供稳定的空间和能量支持,这是小型舰艇难以承担的负担。因此,从平台适配性来看,先在071上试装、试验,也是理性的路径。
从更大的战略角度看,这次改装不是一次孤立的尝试,而像是为未来海上防空、反无人体系做技术验证和作战理念调整的起点。可以预见,随着装备成熟,像075型两栖攻击舰、航母甚至大型补给舰等吨位更大的舰船,可能会逐步配备类似的定向能武器,最终形成一套针对无人系统的层次化防护体系。
军事技术本质上是一场“攻防”持续博弈。无人机的普及推动了攻击方式的变革,也迫使防御方加速开发新型盾牌。我国在短时间内在反无人领域的推进,显示出军工体系在应对战场突发变化时的快速反应能力——这既不是简单跟风,也不是盲目堆料,而是基于战场教训和未来威胁评估的针对性升级。
总之,071上激光与微波武器的出现,既是对现有防御短板的直接补强,也是向外界释放的一种信号:海军在积极构建适应无人化威胁的防护体系。随着这类装备在更多大型舰艇上推广,我国海上防空与反无人能力有望迈上一个新台阶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邦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